在中国,天安门广场降半旗致哀是国家对逝者最高的礼遇之一。能够获此殊荣的人物,必定是为国家发展、民族复兴作出过卓越贡献的杰出人士,或是在特定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功勋人物,亦或是国家重要领导人的离世。这一庄严的仪式,体现了国家和人民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。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首位获此殊荣的是开国元勋任弼时同志。作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政治家和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,任弼时同志毕生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。1950年10月27日,年仅46岁的任弼时因长期积劳成疾在北京逝世。消息传来,举国上下陷入巨大悲痛。为纪念这位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,天安门广场首次降下半旗,以最庄重的仪式表达全国人民的哀思。据史料记载,在开国将帅中,仅有十位在逝世后获此殊荣。
1963年12月16日,开国元帅罗荣桓同志因病逝世,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位离世的元帅。罗荣桓元帅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创建者之一,杰出的军事家、政治家,更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奠基人。他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壮举,为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;领导东北解放事业的功绩,则直接加速了新中国的诞生进程。1963年,这位功勋卓著的元帅离世后,天安门广场降半旗致哀,以表彰他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不朽贡献。
展开剩余71%1972年3月26日,开国上将谢富治因病逝世。虽然在57位开国上将中,谢富治的军政才能并非最突出,但他却是首位获得天安门广场降半旗殊荣的上将。这位杰出的政工干部曾担任昆明军区司令员,后调任中央,历任副总理、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要职,是上世纪60年代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。
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一年,天安门广场在这一年三次降半旗致哀。7月6日,90岁高龄的朱德元帅与世长辞。这位被誉为红军之父的伟大军事家,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,从反围剿战争到解放全中国,始终是人民军队的核心领导者。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,朱德元帅长期主持全军建设工作,被尊称为人民军队的终身总司令。
1976年另外两次降半旗分别是在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和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之时。这两位伟人的离世,让全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。
1978年8月3日,开国大将罗瑞卿在北京逝世。在十位开国大将中,罗瑞卿的经历最为独特:他是唯一以兵团政委身份获授大将的将领(原任第19兵团政委),也是唯一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的大将,更是唯一在国外逝世并获降半旗致哀的大将。
1979年2月7日,开国上将苏振华在广州病逝。这位政工见长的将领曾与杨勇上将搭档担任第五兵团政委。邓小平同志的评价中,苏振华是二野最能打仗的政委。虽然按级别他本不应获得降半旗的殊荣,但因其在海军建设中的突出贡献,最终成为特例。
1986年是又一个特殊的年份。10月7日,刘伯承元帅逝世;仅15天后的10月22日,叶剑英元帅也相继离世。两位元帅都是人民军队的主要创建者:刘伯承以卓越的军事才能被誉为军神;叶剑英则以出色的参谋能力著称。他们早年都曾担任红军总参谋长,为革命事业立下汗马功劳。
1990年9月21日,89岁的徐向前元帅逝世。这位被称为布衣元帅的军事天才,虽然为人低调,但其军事才能却在开国将帅中首屈一指。他为军队建设和革命胜利作出的贡献,最终获得了降半旗的最高礼遇。
1992年12月29日,93岁高龄的聂荣臻元帅逝世,成为十大元帅中最后离世的一位。从长征时期的红一军团先锋,到抗战时期的晋察冀根据地创建,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华北战场,聂帅始终是革命战争的中流砥柱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主持两弹一星研制工作,因此被誉为科技元帅。
1993年3月12日,85岁的开国上将王震在广州逝世。这位全能型的开国名将,在战争年代是独当一面的军事指挥官,建国后又先后担任铁道兵司令员、农垦部部长、国务院副总理等职,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,成为上世纪80年代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。
发布于:天津市网配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